「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全媒体颜安
在脱贫攻坚战中,深度贫困乡镇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之后,当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农历白露这天,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奉节县平安乡,走进村民家里,从曾经象征着生活生产不便、精神面貌不佳的老物件上,看到了这里的新变化。
▲平安乡新貌。通讯员王传贵摄
饮水之变:水桶退出了历史舞台
平安乡的吃水曾是个大问题,村民家中水桶是必备之物。而咏梧村三社村民陈泽辉家的水桶竟然放在二楼的阁楼上,当他搭着楼梯把水桶取下来时,记者看到上面挂满了蜘蛛网,水桶里也满是尘土。
“差不多3年没用过了。”他说。年通了自来水后,这个陪伴老陈几十年的水桶就被束之高阁。而在此之前,它的重要性可超过了家里的大部分物件。
▲9月7日,陈泽辉向记者展示曾经每日都要用到的水桶。记者颜安摄/视觉重庆
早几年,老陈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离家米远的“马流水”挑水。“马流水”,是当地村民口中的一股山泉水,从山上顺着崖壁流淌而下,成为了附近上百户村民的生命之水。
这么多人要打水,发生摩擦在所难免。
“有的人排队,人不在就只放个桶占位子,把他的桶移开后人又回来了,这个时候就经常吵架。”老陈回忆。
还有另一种情况,冬天水流很小,接一桶水要半小时,排到后面的人冷得跺脚,又等得毛焦火辣,吵架也时有发生。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去打水。一挑两桶,大概斤。这还不够,下午还得去挑两桶。”老陈家里共有8口人,吃水需求较大,再加上喂了几头猪,一天最少要4桶水。
但他还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十王庙(小地名)住的李大平、胡少权等人,离这里有四五公里远,来回一趟要3个小时,“一天走两趟,时间基本上就耗在这上面了。”
年,乡里在“马流水”附近修了蓄水池,再通过管道引到村民家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从此水桶退出了历史舞台。老陈嫌它放在厨房里碍事,索性把它放到了阁楼上吃灰。
“如今吃水怎么样?”
老陈笑答:“我们都开起农家乐了,你说怎么样?”
话外音:近年来,平安乡的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人居环境发生历史性巨变,新建骨干水源工程10处,整修人饮水池94处,新建地下钻井6座,建成关门山应急提水工程。新建“四好农村路”公里、人行便道公里,村村通上稳定动力电,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均得到根本解决。
产业之变:账本里的民生与幸福
作别陈泽辉后,记者又来到了天台村三社。村民赵明辉刚把烟叶卖完,赶紧摸出账本记了一笔:烟叶收入1.2万元。
赵明辉的账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收支情况:除烟叶收入外,还有辣椒、甜玉米等收入,但两项收入均不算高,分别只有多元和0多元。“今年气候不好,风也大,吹倒了不少。”赵明辉解释道,但他并不懊恼,“一来这两样本来就不是我的主要收入,二来我买了保险,每亩应该可以赔几百元。”
而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是烟叶,两亩烟叶能收入一万多元;二是生猪,20来头猪每年能为他带来七八万元收入;三是白菜,去年五六亩白菜卖了4万多元。这些收入都记在了账本上。
以生猪为例,账本上记录着:今年3月,他以-元不等的价格购入猪仔,然后先后3次购买玉米,每次两吨,每次够吃两个月,如今猪仔已长到近斤。
对于养猪,赵明辉心里也有一本帐:把一头四五十斤的猪仔喂到斤,大概需要斤玉米和1包饲料,成本约1元;如果喂到斤,则需要元成本。辣椒产业也是如此,每亩分别需要七八十斤底肥和肥料,加上地膜成本约多元,每亩正常情况下纯利润有多元。
记者注意到,赵明辉的账本上还记录着从政府获得的一些帮扶政策,例如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的贴息贷款,又如种植甜玉米获得了每亩30多元的补助,此外还有土地入股获得的分红等。账本上,既体现了一个小家庭的收支,也反映着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与冷暖。
话外音:近年来,平安乡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豆腐柴、中药材、小水果、猪牛羊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的规模、产量、产值显著提升。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增长10.2%,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政策之变:住院报销单上的惠民为民
说起这几年享受到的帮扶政策,咏梧村四社村民汪顶海拿出了几张住院报销单。
第一张是几年前的单子,那时他得了心脏瓣膜病,做手术花了10多万元,报销后自己还是花了五六万元;第二张和第三张分别是去年和今年的报销单,去年汪顶海换髋关节花了8万多元,今年5月又换膝关节花了5万多元,但由于享受到了健康扶贫政策,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所以两张单子加起来,汪顶海自付费用只有1万多元。
▲9月7日,汪顶海拿着住院报告单,讲述他的故事。记者颜安摄视觉重庆
“党的政策好。”谈及感想,他脱口而出。49岁的汪顶海是个老病号,7岁就得了骨髓炎落得双腿残疾,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能拄拐行走,又连续遭遇了上述几次大病,换做一般人早已崩溃,但在政策的扶持下,汪顶海挺了过来,如今虽然要坐轮椅,但精神状态还不错,并没有消沉和颓废。
除了健康扶贫政策外,汪顶海一家还享受到了不少精准帮扶政策。比如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读大四,一个在奉节永安中学念高一,正是用钱的时候,但由于享受到了教育资助政策,基本没有给汪顶海额外增加什么负担;低保方面,考虑到汪顶海一家的实际情况,村里通过程序将其评定为低保户,家里每个月的低保收入超过元;此外,还有住房改造、母亲养老等政策,都为他解了许多后顾之忧。
“虽然还是一身病痛,但说起看病没这么惧怕了,心理压力减少了很多。”夕阳余晖下,汪顶海滑着轮椅的影子越拉越长,似乎预示着他的生活也将延向远方。
话外音:平安乡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攻坚克难,医疗、教育、就业等精准到户政策实现全覆盖。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该乡紧盯易致贫返贫风险户,采取健康保障、贫困助学、兜底保障、金融扶贫等政策对症施策,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落实医疗救助人次、教育资助人次,落实农村低保户人。
精神之变:消失的盖碗与骰子
基础改善了,产业发展了,政策覆盖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自然会对人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在各种政策的帮扶下,平安乡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实现很大转变。通讯员王传贵摄/视觉重庆
37岁的平安社区村民许登榜岁数不大,赌博历史却不短,盖碗和骰子曾是身边之物,往事让他有些羞于启齿,磨了半天才从齿缝里蹦出几个字:“赌大小用的。”
早些年,许登榜是个跑货运的司机,时间相对自由,还闯南走北结识了不少人。一次,有人神神秘秘地叫住他,“带你去个好耍的地方,你看了保证开眼界。”
这个地方正是一个藏在山里边的地下赌场。跟着进去的许登榜,看到了过去没见过、没想过的玩法,这眼界倒是开了,可赌瘾也染上了。
“刚开始为了让我们上钩,老板可能做了点手脚,反正赢了几回,但后面就输得多赢得少,欠的钱越来越多。”许登榜欠账最多的时候,数额达到几十万元,早些年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是天文数字。父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老婆也跑了,许登榜每次都是嘴上答应得好,可还是要往赌场里钻。
没法子,父母只好求助于村社干部。大家一想,他欠着赌场的钱总想去捞回来,这样可不行,只会越陷越深,于是让他在乡里开垃圾转运车。时间久了,赌场的人不找了,乡里和家里也都有人守着,许登榜渐渐戒了赌。
如今,盖碗和骰子早已被他扔到了垃圾堆,往常那个成天懒散、嗜赌成性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的忙碌工作——许登榜打了3份工,一是开垃圾转运车,二是用自己的皮卡车跑运输,三是和父母一起开农家乐,一个月收入万把块,忙得不可开交。
话外音:经过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和深刻的思想变革,平安乡绝大多数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过去“揣着手等”“背着手看”,转变为现在“甩开手干”,下一步也将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评选“道德模范”“文明标兵”,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