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蛛网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耳源性并发症的护理
TUhjnbcbe - 2025/2/17 20:00:00
白癜风治疗价格 http://www.kstejiao.com/m/

耳源性并发症指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症破坏周围骨质导致感染扩散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总称,是耳鼻喉科的急症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临床诊疗技术的改进更新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目前耳源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治愈率也大大提高。但也正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耳源性并发症的表现趋于隐匿,给临床确诊带来了困难,若疏忽漏诊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可引发耳源性并发症,但临床上以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为多见。老幼体弱、抵抗力、免疫力差、致病菌耐药及毒力强等,也常为耳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成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向外耳道内放置水溶性粉剂等药物的中耳炎病人,易发生耳源性并发症。

中耳病变向周围扩散造成局部骨质发生吸收破坏,使炎症向颅内、外蔓延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为临床最常见的途径。另外炎症也可经解剖通道及未闭的骨缝或经中耳局部的的学循坏引发各种并发症。

护理评价

耳源性并发症分为颅外和颅内两大类。常见的颅外并发症有: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颈深部脓肿、耳源性面神经瘫和迷

路炎等;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包括: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源性脑膜炎及耳源性脑脓肿等。

①耳后骨膜下脓肿:为最常见的耳源性颅外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耳后乳突部皮肤红、肿、疼痛、发热及同侧头痛、局部压痛甚至有波动感,耳廓后沟变浅或消失,耳廓被推向前外方,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外耳道后上壁塌陷,脓肿穿破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

②耳源性颈深部脓肿:为中耳脓液穿破乳突尖在胸锁乳突肌和颈深筋膜中层之间蓄积所形成的脓肿。常表现为患侧颈部上方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胸锁乳突肌上1/3处皮肤红肿、隆起、压痛,局部波动感常不明显,若穿刺可抽出脓液,可伴有发热。

③迷路炎:是炎症侵入内耳所致。出现轻重不一的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听力不同程度减退,重者可致全聋。检查见自发性眼球水平性震颤,前庭功能一般正常或减弱,瘘管试验多为阳性,但若有肉芽等堵塞时也可为阴性。

④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指伴有血栓形成的静脉炎,为最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常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及恶心等。高热呈40℃以上弛张型,数小时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并大量出汗,如此每天可发作1-2次,疏忽者常误诊为疟疾。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可触及条索状肿物、压痛,视盘水肿,腰穿压颈测脑脊液压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⑤耳源性脑膜炎:为化脓性中耳炎所引发的软脑膜、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喷射状呕吐。头痛位置常不定,也可为全头痛,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全身感觉过敏等,晚期可出现昏迷,呼吸紊乱,二便失禁等。检查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锥体束征及其他病理反射呈阳性,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浑浊,视盘水肿,细菌培养结果常为阳性。若救治不及时,常因呼吸、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

⑥耳源性脑脓肿:为中耳炎症侵入颅内导致的脑实质内局限性积脓。是化脓性中耳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危及生命。多发于大脑颞叶,次为小脑,单个脓肿者多见。主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

一般典型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起病期、隐伏期、显症期及末期。

起病期多为数天,可有局限性脑炎或脑膜炎初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及呕吐等。隐伏期则可长达10余天乃至数周,此期常无明显症状。显症期可长短不一,此时脓肿已形成,体温为低热或正常以下,高热伴相对缓脉则是此期的临床特征。脑脓肿的特有表现是颅内高压,主要为持续性剧烈头痛,夜间更甚,可痛至忍不住失声喊叫;呕吐为喷射状且与进食无关;常伴有嗜睡,打呵欠,精神及行为异常;体温不高或低热,脉搏迟缓与体温不一致,患侧视盘水肿,呼吸频率变缓。如为颞叶脓肿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及命名性失语等脑脓肿的定位体征;小脑脓肿则可出现同侧肌张力减弱、共济失调、中枢性眼震等。末期则常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而死亡。

辅助检查:颅脑CT扫描、磁共振定位精确,可显示脓肿方位及大小,中耳周围病损情况等,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另外,眼底检查、脑血管造影等也有助于脑脓肿的诊断。

2.社会心理状况由于对本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部分病人未能及时就医,而多数病人及家属却表现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尤其是脑脓肿病人更是惊恐不安,极欲求生等。

诊断及处理原则

根据各种耳源性并发症的主要临床特征,如均有长期耳流脓史,脓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伴耳痛发热和头痛,并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及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检查见外耳道脓液恶臭,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息肉、胆脂瘤样物或见脓液搏动,再综合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一般都能做出相应的诊断。

治疗原则为手术清除中耳的病变以及各种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脑脓肿等;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对症及各种支持治疗。

护理诊断

头痛剧烈头痛,因耳源性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所致。

体温过高因各种耳源性并发症引起。

舒适状态改变眩晕、平衡障碍,因迷路炎、小脑脓肿等所引起。

清理呼吸道无效主要因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引发的昏迷所致。

自我形象紊乱因耳源性并发症和中耳乳突炎手术所致。

焦虑对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愈后缺乏信心所致。

知识缺乏缺乏对中耳炎并发症发生、发展及愈后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下降,因发热引起的全身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病人自觉眩晕及平衡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

病人卧床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如在帮助下可完成穿衣、洗漱及进食等日常生活。

能及时发现脑疝并协同医师进行及时救治

护理措施

耳源性并发症尤其是颅内并发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及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要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偏瘫、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出现,并随时报告当班医师。备好强心药、呼吸兴奋药、50%葡萄糖、20%甘露醇,以及气管插管等各种急救物品。按医嘱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其他相关药物。适当控制输液量,维持轻微失水状态。必须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以备抢救之用。疑有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忌用镇静、镇痛药以及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掩盖症状。拟行中耳乳突手术者,按耳部术前常规准备,若疑有脑脓肿者,尚需剃净头发,以备紧急钻颅术。同时应耐心细致地向病人及家属告知手术相关事宜,以缓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昏迷病人应按昏迷常规护理。勤翻身和更换被褥,防止褥疮发生。进行卫生宣教,让群众知道有关中耳炎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颅内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尽早就医,免除后患。

护理评论

病人体温是否下降,因发热所引起的全身不适感是否减轻或消失。病人是否自觉眩晕及平衡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病人卧床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否获得满足,如在帮助下完成穿衣、洗漱及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否及时发现脑疝并协同医师进行及时救治。

1
查看完整版本: 耳源性并发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