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蛛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挤眉弄眼,暗送秋波,这是啥暗号 [复制链接]

1#

俗话说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

就知道要表达的意思

但要是有个人一直给你发送“暗号”

要全都了解

今年55岁的安女士,

2年前右眼皮开始跳动,

以为是没休息好,

后来逐渐发展成右边眼皮、面部、颈部的

不自主频繁跳动,

严重时都不能睁眼,

让安女士痛苦不堪。

这不是哭,是安女士右侧面部日常状态

辗转多地求医,

吃药也没效果,

症状逐渐加重,

最后,

医院神经外科,

根据患者情况和既往检查明确诊断

——面肌痉挛。

这次就医,本来是家人硬拉着来的,因为之前的求医经历,让安女士早已不抱希望,未曾想,却成了新生活的开始!

入院后

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指征→设计手术方案……

安女士即将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

术前肌电图提示:右侧面神经侧方扩散阳性

面神经磁共振薄扫提示:小脑前下动脉与面神经关系密切

术中和神经电生理科主任张申团队合作,运用电生理监测技术:

显微镜下观察桥脑小脑角区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

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

确认血管和面神经根部(即REZ区)充分游离后插入适当大小的垫棉,

电生理监测显示侧方扩散波形消失。

显微镜下血管、神经、脑干清晰可见

术后症状完全消失,

且无面瘫、听力障碍并发症。

术中电生理监测侧方扩散波形消失

安女士从此不再挤眉弄眼

术后一周,恢复良好,拆线出院

术后四个月随访恢复良好,

无任何不适

发病初期

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

多表现为眼周肌肉间歇性抽搐,与生理性跳动无法区别,容易被忽视。

随病情进展

症状逐渐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

逐渐扩散至同侧面部的其他肌肉,

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部肌肉,

其中以口角肌肉抽搐最为明显。

当疲倦、情绪激动或紧张、面部自主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时,抽搐程度会加剧,入睡后一般停止。

严重者会引起面部疼痛,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出现杂音,少数患者在病程晚期可能出现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面肌痉挛?

80%-90%的患者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

还有部分患者可能由肿瘤、炎症或面神经炎引起。

面肌痉挛一般不会自然好转

如不及时治疗,症状逐渐加重,

部分患者会导致患侧面肌麻痹。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磁共振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随着病程进展,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

长期服药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

中医针灸

早期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针灸使神经网络兴奋,兴奋以后有可能加剧痉挛的发生。

注射肉*素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面肌痉挛,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大约3-6月,需要反复注射,多次注射可能产生抗药性,甚至导致面瘫;适合基础疾病多不适合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首选方法。

这是一种针对病因治疗的手术方法,是一种锁孔手术:

只需在耳后开一个大约硬币大小的骨窗,在显微镜下将责任血管与面神经根部隔垫开,消除血管压迫神经所致的高兴奋状态。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大多数患者术后面部抽搐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示意图

来源:郑州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