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蛛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两岁了 [复制链接]

1#

.06.23,周一,医院的神经内科,见到了我的新同事们,开始了我新的工作。

当时,我的好多朋友、领导、老师建议我不要来,医院是一家专医院,开展工作很难。

我和别人想法不一样。平台当然重要,但是平台也不是天上的馅饼。好多人找工作的时候,总是想找个好点的单位,一劳永逸,轻轻松松,待遇优厚。哪有那么多好事?我想重新开始,做一个专业的神经内科出来,医院开展“大专科小综合”的东风。

万事开头难,医院领导班子对神经内科的帮助,感谢兄弟科室医护人员的信任,也感谢我科医护的共同努力,两年的时间,发展比预期的还要好一些。特别要提的是,院内心、胸、结核、呼吸等领域的大腕们、同事们,在我们团队的逐渐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及无私的帮助,让我们踉跄走来,越走越稳。

我们从零门诊,零住院发展到目前较稳定的门诊量和住院数,期间也有过加床,考虑过医疗安全及病人就医环境问题,马上控制了。

完善的神经内科的发展思路是这样的,一些辅助检查还是要临床医生自己做,在医院的规划下,我科配置了视频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并由专业的临床医生做检查,出报告,在省内神经内科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因为工作人员的问题和目前病人数量的问题,暂时还没有配备肌电图检查,作为下一步的目标。

大夫的数量也从我自己一个人,增加到现在的5个人(对一个综合科室长远发展来看,人员还不够)。两个主治医师,一个住院医师,一个专业的康复医师,他们都是研究生毕业。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并且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专长。郭大夫和赵大夫都有卫计委核发的神经介入的培训证书,神经介入手术做的相当熟练了,如果病人出现脑血管病的状况,需要DSA评估,可以随时上台。并且郭大夫已经能带着赵大夫独立开展闭塞血管开通。2年来,在严格把握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情况下已经开展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颅内支架、动脉瘤填塞、血管畸形栓塞手术百余例,特别是和心血管科合作开展的全麻下冠脉支架联合颅内支架植入,3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手术治疗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司大夫本人能熟练操作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医院进行过专业的培训,目前我科室的脑电图和多普勒均是由她做,特别是多普勒检查,我觉得她已经达到了省内一流的水平,和我们DSA造影结果非常吻合了。朱大夫是科班出身的康复师,目前在我科主要负责病人的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等,好多瘫痪病人经过朱大夫的精心康复锻炼,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社会。

两年来,科室发展稳步进行。从最初的0病人到今天的20个病人(22张床位,今天还出院俩,貌似在2周年时激励我们一下),能提供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强,并且涵盖的病种越来越复杂。除了神经科的杂病外,目前主要就是三大块: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转移性的肿瘤。这也是充分医院的专科优势,比如结核合并的结核性脑膜炎、脑炎、脊膜炎、胸部肿瘤的颅内转移、主动脉夹层同时合并的脑供血动脉受累的情况、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大脑及脑血管的受累。部分疑难病例的正确诊断及良好的预后,证实了我们团队的扎实的神经内科功底,而且最近1年成功抢救的重症颅内感染病人,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团队的实力。

两年来,我们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义诊及联合会诊活动外,在红会组织的帮扶活动中,开展查房、会诊、讲座、手术等各种工作,我本人还是优秀工作者。

2年的磨砺,也让我们科室收获多多,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也得到了神经内科业内同行及老师们的肯定,我们科室先后成为河南省卒中学会、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省医师学会神经介入学组,省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等学会的委员单位。

我本人最大的收获也是让我喜出望外的,“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几个字,真正能让我静下心来做个踏踏实实的医生,认认真真的看好每一个病人,我虽然上大学时不喜欢医学,可是,等我做了医生之后,我才发现,我切实喜欢这个行业,这两年的心无旁骛的工作,让我更加喜欢了。

最近两年,我在家陪我父母吃饭的时间,比过去14年加起来都多,虽然我到家之后仍然是饭来张口,吃完推碗就睡,但是饺子、面条、烙馍,每一样都是我的最爱,虽然,我妈有时候还唠叨我,嘿嘿!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们这个团队两周岁的时候,再次感谢兄弟姐妹们共同的努力,希望我们越做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