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蛛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痿ldquo不能rdquo独取 [复制链接]

1#

导读:理论与实际之间需要不断的碰撞与磨合,今天就来看看“治痿独取阳明”这个理论的优缺点。PS:别忘了文后还有肖相如老师的《伤寒杂病论》系列科普视频哦!

“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成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原则。

然而,痿证与阳明关系究竟有多大?《内经》中“脾”、“湿热”与阳明有关的有二条。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后世医家从中作了不少文章。

如《医宗必读·痿》指出:“足阳明者胃也,主纳五谷,化精微,以资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宗筋者,前阴所聚之筋也,为诸筋之会,凡腰背溪谷之筋,皆属于此,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时至今日,我们在临床遇及某些痿证,存在着与“脾”、“湿热”有关。

但更多原因是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燥邪伤肺,瘀血阻络,甚至风寒外侵,情志异常等。

痿证临床表现:患者肢体一侧或两侧、上肢或下肢,痿软无力,运动失灵,甚或二便失禁。

其发生过程,有的是逐步加重,有的突然发作,有的起于发热之后。其发病原因不一,病程不一,证候不一,治疗肯定不能一致。

因此,我们今日临床就不囿于“独取阳明”这个圈圈内,何况《素问·痿论》中已经根据临床表现按照五脏分属为脉痿、筋痿、肉痿、皮痿、骨痿五种,全面地叙述了各种不同的痿证。

这种五痿之分,基本符合目前实际情况,其治疗方法,“独取阳明”显然是不全面的,而应清热润燥,滋补肝肾,化瘀通络,补气益血,温筋暖骨,调和情志以及健脾燥湿等,辨证选用。

章先生曾治愈一例截瘫者。

邱某,女性,23岁。

患者一个月前下肢足趾发麻,初不介意,逐步上行发展,自踝至膝至股部,自觉麻木不仁,双腿举步艰难,动则跌仆,终至自腰以下感觉消失,形成截瘫,大小便亦感困难,但尚能出,医院神经科检査,诊断为脊髓蛛网膜炎,经治疗亦鲜效,乃转中医治疗。

诊其脉沉弦,舌暗红,苔薄*,下肢瘫痪,卧床不起,皮肤枯燥,肌肉削瘦,并有头昏、腰痛等症。

辨证:劳伤过度,肝肾虚损,阴液不足,经脉失养,以致肢体不用。

治以滋养肝肾,补血通络。

处方:知母10g,*柏10g,生熟地各15g,当归10g,白芍10g,怀牛膝10g,杜仲10g,川断10g,龟胶10g,枸杞10g,川芎8g,鸡血藤15g。每日1剂,煎服。

按此方加减,服药30余剂,首先是大小便通畅,逐步肌肤转润,下肢及腰部有轻微知觉,乃继续服药至剂,两腿能稍站立,至5个月能扶杖行走,调治1年后行动恢复正常。

肖相如教授的视频科普版《伤寒杂病论》系列

28.疾病治疗的经典方证之桂枝汤第十三

明日预告:疾病治疗的经典方证之桂枝汤第十四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章真如——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郑翔等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5。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