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蛛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预防中风,日常做好这五点很重要,为家人收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https://m.39.net/cm/a_q5p3hdl.html

你知道什么疾病最可怕吗?癌症,不是,痛风、不是,难道是……中风,我觉得中风最可怕了,不是因为疾病本身的可怕,而是疾病发生后的致残率太高了,你知道吗?死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活着不能自理,让别人伺候着,阅尽你所有丑陋,还折磨着他人,生不如死的感觉,这是一对中年姐妹的对话。是啊,谁说不是呢?

患病的人不仅失去了生活的质量,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就是被人们称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的脑中风。学名为脑卒中,也称为脑血管意外。脑中风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在脑卒中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哪种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或残疾。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中国人总体中风终身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就意味着每5个人大约会有2人在医生中罹患中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着意味着每5为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中风。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中风呢?

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中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发病风险显著升高;男性的中风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高于女性;而且有中风家族史的人,中风风险可增加30%。我们的重点是来说一下可干预的风险因素。

研究报道的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比较肯定的可控危险因素有这几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饮食、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以及心理因素。而来自多个国家以及多项研究显示,这些可干预危险因素与94%的中风发生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控制好这些因素,那就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

预防中风,做好这几点:

(一)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1)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血压的高低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正相关,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增高均可增加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因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要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控制好血压,并每年做好高血压的筛查。

(2)定期检测血糖,重视检测结果,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并积极给予治疗,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的监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饮食控制、加强运动,保持好的心情以及药物,降血糖控制在平稳,适宜的水平。(具体参照新版糖尿病诊断指南)

(3)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绝经女性和中风高危人群。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以生活方式的改善为基础,(服用药物时,也要注意饮食),食物多样、多食蔬果、奶类和豆类,少吃肥肉混油,多吃水产品以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增强运动,预防肥胖。

(二)预防心脏病

定期检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三)戒烟戒酒

吸烟是脑中风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成分可导致血管硬化、引起血压升高等,脑中风的发生与吸烟的量和吸烟历史长短有关。吸烟者应该尽早戒烟,不吸烟者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虽然少量饮酒并不会对发生脑卒中构成危险,但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降低中风风险,且大量喝酒或是长期喝酒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早已得到公认,还会诱发高血压以及血小板凝集,因此,最好还是不喝的好。

(四)合理饮食,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1)饮食中,要膳食种类多样化,三大营养素摄入比例合适,增加粗粮、蔬果、豆类、奶类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清淡少盐、少糖。

(2)控制全天能量摄入以及增加体力活动来增加能量的消耗,吃动平衡,保持健康适宜的体重,超重肥胖者需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和运动等措施减轻体重到适宜范围。

(3)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辅助降低血糖、血压、血脂,对其水平的控制都有利,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4-5天的频率,每次至少30-60分钟有助于预防三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五)保持心理健康

学会自我压力管理,舒缓精神紧张以及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学会与人沟通以及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最后,还要做好及时发现、判断中风,争取在黄金时间给予救治。可根据适合中国人群快速识别中风的“1-2-0”方法进行早识别:①看1张脸是否对称,口角歪斜;②查2只胳膊能否平行举起,单侧手臂是否无力:③聆(0)听说话是否口齿不清,表达困难;如果发现怀疑为中风,医院接受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